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目录
本文记录 8 月中旬在读书小组发的两篇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英]罗伯特·戴博德
图片来自豆瓣
1 - 6 章
这周读书比较少,刚看开头,讲述儿童时期形成的性格对成年的影响,也就是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没想到心理学入门书籍还能看到育儿相关内容,争取下周读完。
7 - 16 章
书中介绍人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着重强调童年经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
对此我有两方面的理解:
- 从自身角度出发,儿童时期、家庭经历决定一生命运,仿佛成人之后只能被动接受,感觉有些宿命论的意味,不过书中也提到成人经过一番努力有可能克服少年经历改变自身性格习惯;
- 从家长角度出发,必须注重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避免给孩子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
从书中看到,成长的目标之一是更多地维持在成人自我状态,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而这恰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
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这本简短的心理学科普书籍,虽然讲解很生动,但没有对如何才能认识自我给出更多的解读,读后感觉自己还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尤其应该阅读育儿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