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阅读:如何构建促进计算机领域创新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

目录

今天看到《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21 年第 8 期中关于计算机领域学术评价体系的系列报告文章。 气象领域与计算机领域的评价体系不一定完全一致,但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我正在从事的气象信息化工作也面临这组报告提到的一些问题,而报告给出的部分建议同样也适合当前的岗位。 从讨论中可以看到未来评价机制变化的方向,可以指导未来的工作方向。

报告背景,引自通讯原文

《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对优化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受此指导意见的激励和影响,CCF YOCSEF于7月22日举行闭门论坛,研讨如何构建促进计算机领域创新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本次闭门论坛为期1天,上午总体讨论,下午分为3个小组,根据计算机领域的特点,分别从科研人员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与中长期科技评价机制三个议题进行深度思辨,形成总体篇(本篇)、科研人员评价篇、科技成果评价篇和中长期科技评价机制篇共4篇报告。此4篇报告是闭门论坛的产出,意在抛出观点,引起同行广泛关注,共同完善计算机学科评价体系。

报告共有 4 篇,分别是:

报告内容简述

摘取自报告原文,根据笔者理解有所修改

现行计算机领域学术评价聚焦:

  • 科技成果:主要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标准、教材等
  • 科技活动:主要考查在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如各类国家或部级实验室)的参与情况
  • 科研获奖情况

尚未纳入考虑:

  • 科研工具开发
  • 数据集生成和整理
  • 开源贡献
  • 科普著作
  • 对诸如国家发展规划或指南等政策指导性文件的贡献

随着研究方向的日益细化和收敛,现行评价体系在相关研究工作是否真正根本性地解决学术或工程问题上,难以做出有效甄别。 在评价指标上也存在“一刀切”问题,客观指标太多,同行主观评价占比太低,缺乏对共性和影响效果的评价。

构建促进计算机领域创新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 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评价导向
  • 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多元评价为导向
  • 坚持客观指标和同行评价相结合
  • 坚持短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相结合

科技成果的类型和形式:

科技成果类型、成果形式、影响方面和评价方式简表,图片来自原文

讨论

目前从事的工作类似于报告中提到的支撑性研发工作,文中给出 4 类工作内容,包括:

  • 研发科研工具
  • 搭建基准平台
  • 制作科研数据集
  • 开源科研成果

这 4 项基本涵盖与模式研发支撑技术研发相关的所有工作。 对于每一类工作,都可以思考自己能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研发工作,梳理已有工作,分析未来可行的道路,并做出选择。

我一直在频繁切换研究方向,导致工作多年没有核心成果,后面再如此下去,就只能一直挂个 业务运维 标签了。 对于需要中长期才能做出成果的任务,要有恒心和毅力。 是时候思考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